立足岗位办实事 用心用情解难题

发布时间:2021-09-13 09:45

——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述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心各党支部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问民需、解民忧、纾民困,主动服务企业、解决群众困扰、助力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从“线上”到“线下”——污染源监测研究室党支部转变帮扶模式,主动为企业送服务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没想到你们来的这么快,解答这么清楚、服务这么到位,可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在线设备的问题一解决,我们的垃圾焚烧炉就能马上投运了!”中节能(天津)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的环保负责人紧紧握着刘佳泓的手说。这是最近经常在企业看到的一幕。

       污染源监测研究室党支部的日常工作是统计分析全市880余家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将企业超标、异常等情况及时报送执法部门和环境管理部门。今年年初,天津市一批新建设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入集中调试期,随之而来的是许多企业关于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和运行维护问题。

     “厂里的在线监测设备一直联不上网,能不能帮我们解决一下?”“在线监测设备什么时候验收?”“我们有一台机器坏了,怎么到在线监测平台标记?”支部多次接到企业的求助电话。


image.png


       在线监测设备的安装及稳定运行是决定企业能否及时投运的关键一环,为了帮助企业早投运,污染源监测研究室党支部专门成立现场帮扶小组,从“在办公室发现问题”转变到“去现场解决问题”,到有需要的企业开展现场帮扶,不但点对点解决企业问题,还就企业在线监测设备与国家及我市监管平台联网政策、监测数据对外公开时限、特殊工况下如何在企业端进行标记和报备等标准规范进行宣贯,最大程度帮助企业了解国家政策,为企业顺利投运提供技术帮扶。帮扶小组成立以来,已累计现场帮扶企业80余家,提出改进意见500余条。

       污染源监测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孙猛表示:“接收到企业求助后,我们尽量选择现场帮扶,这样不仅能更快更精准解决企业困难,还有可能发现一些其他问题,提高我们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避免企业因反复出现问题影响运行,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到企业。”


      “能让居民睡个好觉,我们的工作就值了”——辐射与声环境监测研究室联合党支部助力解决噪声扰民问题


       噪声扰民是生态环保领域信访投诉占比较高的群众投诉问题,随着我市道路交通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噪声与振动污染,对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家住天津市河北区寿康街的刘大爷投诉说:“我们家住在建国道地铁站旁边,每天早晨不用闹钟,只要头班地铁一通过,我就醒了。晚上也是,不等到最后一辆地铁经过,我就睡不踏实。”李阿姨居住在汇贤里,该小区位于地铁5号线下瓦房站与直沽站中间,心脏不好的她对地铁振动非常敏感,“每次地铁一过,我这心脏就不好受。”

       为了帮助群众解决困扰,辐射与声环境监测研究室联合党支部立即行动,带上监测设备,赶赴居民家中现场监测噪声及振动情况。夜晚的噪声与振动标准更低,工作人员经常要在夜间进行监测,可以说每次监测都是在加班。为了确保监测数据质量,监测房间需要保持安静,监测人员要在门窗紧闭的狭小空间内连续监测2个小时。“30多度的天儿,屋里不能开空调电扇,他们衣服都湿透了,满头的汗也不敢大动作擦,看着确实辛苦,但每天从家里走的时候,他们都笑着跟我打招呼,这些孩子们真是太好了。”李阿姨感动的说。


image.png


       多次监测发现,部分居民家中的确存在噪声及振动超标情况,支部立即联合轨道交通集团相关部门、相关企业就仪器设备使用、监测标准规范应用以及适用区域类别判定进行系统研讨,并积极协助地铁公司对超标地段不同程度降速行驶后的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最终确定了既不会扰民,又不至降速过多影响运行的最佳速度。

刘大爷激动地说:“自从你们来过之后,我睡觉就踏实了,精气神儿也好了不少,你们的工作让我看到了政府的公信力,让我更加相信政府是在真心实意的为老百姓办实事!”


      “我们的梦想,就是让老百姓每天都能看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大气环境监测研究室党支部助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0年底,“蓝天保卫战”完成收官。作为重要技术支撑部门的大气环境监测研究室的党员们却丝毫没有放松,时刻保持着“战斗”状态,因为他们要继续落实秋冬季攻坚下半阶段保障工作。持续加大24小时督查值守力度,紧盯5分钟数据变化,值班人员24小时无休;由3名业务骨干组成的空气质量预测动态研判小组,全天紧盯气象变化趋势,每日至少开展两次加强视频会商,共享更精细化气象数据,为管理部门提供翔实、准确的分析研判服务;安排3名人员成立综合观测指标分析小组,在全市6个点位开展精细化源解析,助力各区精准施策……。

       就是这样,全年365天在岗,24小时随时待命,面对数以百计的空气质量数据和气象图形,不敢有丝毫马虎,每天与气象部门开展四次会商,从早上6:00开始发布第一条预报信息,到晚上22:00结束一整天的工作。披星来,戴月归,换来的是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image.png


       截至8月底,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68天,同比增加20天,PM2.5浓度达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0%,达到监测以来历史最好水平。这离不开他们的付出和汗水,这样的坚持,只因他们心中的蓝天梦:“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让‘天津蓝’长留津沽大地”。


       让天津的海岸线成为最美“打卡地”——水环境监测研究室党支部守护海洋环境,共建美丽海湾


     “今年雨水比较多,海水比平时差一些,但也比七八年前好多了,以前这一片儿经常都是酱油色,现在你们每个季度都来监测,还有时常来检查的,海水都清多了,来玩儿的游客也越来越多……”船长老许一边开船一边兴致勃勃地向韩龙讲述他多年海上航行的“见闻”。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是水环境监测研究室党支部的重点工作,至今已连续开展20年。当年“乘风破浪”的少年梅鹏蔚和王秋莲已成为团队中坚,如今韩龙接过海上现场监测的大旗,带领年轻的党员继续服务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事业

       今年夏季雨水较多,又恰逢台风“烟花”掠过,天津迎来了又潮又热的末伏天气,在海况稍稍稳定后,六名海上监测队员准备好监测仪器和采样设备,在闷热的午后乘坐水质监测车出发了。


image.png


       夏季的海上阳光辐射强烈,白天气温多在30℃以上,监测队员顶着炎炎烈日、穿着厚厚的救生衣,熟练地在甲板上采水、分样、测量、记录、……。有时风浪骤起,浪花突然打上甲板,整个人都湿透了。“海底情况复杂,碰到比较浅的海域,我们还要坐小船单独去监测。”韩龙习以为常的说,“小船不抗风浪,遇到大风天气会晃动得更厉害,有的同志在采样时强忍着晕船的不适感,等到工作结束了才终于抱着垃圾桶吐出来。”

烈日与浪涌阻挡不住他们的脚步,本次近岸海域夏季航次监测任务与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保障任务于8月底前圆满完成,团队共监测35个点位,采集样品700余个,监测指标40余项,出具监测数据1600余个,为持续打赢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环境监测研究室党支部书记梅鹏蔚表示:“随着海洋污染防治的成效逐渐显著,到海边‘打卡’的人越来越多了,看到游客们的脸上的笑容,我们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实地“会诊”解难题——土壤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室党支部实地解决农村企业与群众难题


6月29日,土壤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室党支部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党支部、督察办及监察一处联合党支部、监察二处及监察三处联合党支部、宝坻区生态环境局监测中心党支部、宝坻区水务局机关党总支、天水智信公司党支部实地调研宝坻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他们先后来到口东街道胡各庄村、前齐各庄村,周良街道张岗铺村,对村内化粪池、管网、检查井等污水收集设施及污水处理站进行实地查看。在检查过程中,运维单位负责人反映,使用同样的MBR膜,个别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效果变差,膜的使用寿命缩短,但却一直找不到原因。现场的调研同志立即对污水站处理工艺的各个环节进行“会诊”,从厌氧池、好氧池到污泥池,逐一打开设备检查,查看水质的颜色和混水状态。最终发现,由于厌氧池缺少一个搅拌器,导致污泥上浮,无法达到厌氧效果,厌氧池成了沉淀池,膜的使用寿命因此降低。“这回可是找到原因了,一个小小的零部件不仅影响了出水水质,还给运维工作增加了成本,这次找到问题根源,也帮我们节约了成本,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image.png


调研的同志还走访了村内农户,详细询问村民的污水排放情是否通畅、雨季是否有污水外溢现象、污水处理站是否有臭气污染等,为农户讲解环保政策,并帮助解决公共厕所由于经常停水造成的异味问题,得到了村民的肯定。

中心副主任魏巍同志表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是民心工程,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点之一。作为一线环保工作者,我们要始终抱着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的态度,深入一线了解群众困难和诉求,以担当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为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质量贡献环保人的一份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监测中心各党支部在污染防治攻坚中争当排头兵,在服务企业发展上甘做垫脚石,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以笃行实干擦亮初心底色,让“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谋得更多民生福祉。